球盟会

 
热门文章推荐
更多 >>
国企基金业务开展初期常见的三大问题
来源: | 作者:球盟会国有资本与国企革新研究中心 刘玲玲 | 宣布时间: 2021-08-08 | 1316 次浏览 | 分享到:

基金投资已经成为工业引进培育的重要方法,是资本与实体工业的重要连接器,是市场资源和工业资本的有效配置手段,在增进经济结构调解、效劳实体经济以及科技工业培育生长壮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国资公司开展基金投资业务初期往往保存以下问题:


1、市场化投资业务开展相对滞缓。由于注册资本金到位不畅、优良投资回报尚未建立等原因,公司建立前几年往往将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到效劳政府或集团生长战略的政策性项目中,市场化项目自主挖掘、储备和投资力度缺乏,“市场化”投资业务推进进度相对滞缓。


2、尚不具备体系化、专业化的“募-投-管-退”能力。“政策性”投资与“市场化”投资业务的失衡往往导致公司在“募-投-管-退”各价值链环节的专业能力较为薄弱,距离公司自身未来生长战略诉求以及优秀基金治理人仍有较大差别。具体体现为:


①  募资环节,市场化募资能力亟需提升。目今,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募资“头部效应”依然显著,资金向头部基金治理人集中的特征明显。国资公司建立初期尚未积累良好的投资业绩回报、自身综合实力不强是募资难的重要原因。


②  投资环节,尚未形成合理清晰的、切合“市场化”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逻辑。


③  治理环节,普遍泛起基金治理人对投后治理逐步重视、但实践水平有待提升的现象。与国际优秀私募股权基金治理人相比,保存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一是在投后治理团队建设方面体现为人员少、资历浅、外部团队人员数量少 ;二是投资时尚未将投后治理纳入决策与谈判 ;三是尚未形成投后治理体系。


④  退出环节,项目退出经验积累尚不充分。由于大型项目退出的实操经营缺乏,应对潜在违约情形和处理危害的能力尚未获得考验。


3、投后赋能能力有待升级。从行业生长来看,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的生长成熟,越来越多基金治理人实现了投后赋能能力升级。而大部分国资公司投后赋能能力尚未建设,无法为被投企业提供多元化增值效劳。


联系球盟会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点: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


Copyright ? www.hejun.com, 2014. 球盟会 版权所有
地点: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213号楼 京ICP备06033816号-3  技术支持:讯响科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