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碳目标配景下许多中国企业急于跟风,在投机心理的作用下走入误区。有些企业“公关稿先行”,口号喊得响亮可是没有具体执行的计划;有些企业太过依赖植树造林等“基于自然的解决计划(Natural-based Solutions, NbS)”碳抵消方法,而不从生产流程上找切入口,这种减碳方法不但欠好核算,种植林还保存因自然灾害而失去减碳能力的危害,且太过及不适宜的植树计划还会对生态情况造成担负。种种企业行为怪相,体现出目前企业对两碳目标普遍缺乏科学认知,并且把两碳目标看成政治任务而非视作社会继续的心理。
除了企业的社会继续缺失,最重要的是企业缺乏开展减碳事情的内在驱动力。碳交易的泛起,有望改善目前企业消极应付的状态。
早在1997年,日本就首次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2011年起,我国也在7个试点都会开启了碳排放权交易。近二十年来,全球也探索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交易机制。
碳交易,简单来说就是各国政府把在国际集会上获得的碳排放权分给各个排碳企业,配额富足的企业可以将盈余配额出售给有配额亏空的企业,这就是碳交易的雏形。有些古板排碳企业在工业升级后,不但消耗配额很少,还通过用户的绿色行为积攒了大宗碳排放积分,好比美国特斯拉,在2020年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更多的企业不再只专注于节省配额,而着眼于创立更多的绿色行为获得排碳积分,这就是碳交易的进一步生长,也是推动“碳中和”向“负排放”进步的动力。碳排放交易成熟后,引入第三方交易机构、引入资本进入碳交易市场,也将会连续推动市场生长,形成绿色经济。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还处于雏形阶段,主要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在开展事情,将来将会逐步扩大笼罩行业,富厚交易品类和交易方法。相关的排碳企业也应该提早做好准备,着眼于工业升级、创立碳排放积分,转变被动的减碳思想,在海内全面碳交易市场翻开后,成为碳交易的赢利方。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点: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