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过菜摊是一定的,至于最后是谁胜出,还需要视察,目前看叮咚最像。
线下零售逐渐互联网化,或者说被互联网干掉,最后的落脚点是,在“多、快、好、省”这四个维度中,新模式至少有一个以上比原来的模式有明显的进步。好比电商取代线下古板零售后,同样的产品,要么让消费者拥有了更多门店选择,要么价格更自制,要么送货上门更便当。
回到菜市场,或者生鲜生意。
古板社区周围的菜店,小贩去批发市场进货,批发商可能又到更大的批发市场进货,产品经过庞大的流通体系,到了社区周边的大妈菜场,然后大妈再卖出去。而叮咚买菜这种公司,从源头介入,搭建产地直采——干线物流——区域分拣中心——社区前置仓这一套供应链体系。这一套全自营的供应链体系,规模足够、管控到位的话,一定比层层批发的供应链体系节约了本钱、降低了损耗、提高了效率。
那么叮咚买菜比卖菜摊贩,增加了什么本钱么?
一个是获客,一个是履约本钱,也就是配送。究竟大妈菜市场,老黎民都是主动上门的。
获客本钱问题,在生鲜这种高频、大金额、长周期消费并且留存率很高的业务上,不是大问题,那么剩下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履约本钱。也就是说,要想干掉大妈菜场,叮咚买菜它们需要在供应链优势带来的本钱下降及效率提升的基础上,再减去履约本钱(配送)还能更优。通常菜摊配送一个点笼罩周边1-1.5公里内的数百、几千个用户之后,每单配送本钱会降的很低,等前置仓成熟之后,相信也不是问题。
那么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美团买菜一大堆,最后它们之间,谁会胜出呢?或者说它们之间焦点竞争壁垒是什么?
获客本钱?履约本钱?供应链能力?我想应该是供应链能力。非标的生鲜,从产地运输几百公里到区域仓,再从区域仓到前置仓,再卖给老黎民,最后是供应链管控。像产地直采买的是否自制;干线到仓储、仓储到前置仓的运输本钱是否低、损耗是否低;前置仓的选址是否好、动销是否好;履约本钱是否能管控到极致等,这些都属于线下管控领域。全国几十个大都会,一千甚至几千个前置仓,几万人,管控地欠好损耗率4%,我如果3%,那么500亿GMV就差出来5亿利润,最后谁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