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开辟新兴和未来工业赛道的排头兵。
种种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定位明确。国家实验室发挥引领作用,当好科技攻关总指挥;国家科研机构发挥建制化、体系化、综合化平台优势,开展战略导向、前沿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打造成基础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军;科技领军企业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专注工业共性要害技术研发和前沿结果转移转化。
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重大战略任务的协同机制,构建协同立异体系高效攻关重大战略任务,并连续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工业立异体系的衔接机制,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主体,开展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的有组织科研,构建科技结果研发和工业化平台,流通多元科技结果转化渠道,推动科技立异和工业立异深度融合。
深化区域科技立异高地结构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国际科技立异中心为引领,国家或区域科技立异中心为焦点,差别功效地方科技立异中心为支点的国家科技立异中心网络体系,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生长和工业现代化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国际科技立异中心
国际科技立异中心是全球科学研究、技术立异、知识生产和流传的中心,是全球科学和技术立异的领导者。我国建有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技立异中心,北京国际科创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打造全国科技立异策源地,上海国际科创中心集中打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工业立异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试验证和结果应用推广基地。
《国际科技立异中心指数2024》数据显示,北京连续三年居全球第三,且与第二名差别逐年缩小,粤港澳大湾区位列全球第六,上海上升至全球第七。
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我国现已结构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粤港澳大湾区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国际科技立异中心的内核支撑,主要任务是通过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水平立异平台,整合优质立异资源,打造世界级原始立异高地。
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主要研究领域或主攻技术偏向上各有偏重,北京怀柔中心聚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上海张江中心着力集成电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工业领域;安徽合肥中心专注量子科学、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同步辐射等生长偏向;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偏重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质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工业。
三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立异中心
国家或区域科技立异中心肩负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立异和推广、科技结果转化、科技工业化等职能。截至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已正式批复成渝、武汉、西安三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立异中心。
成渝科技立异中心定位为西部高质量生长增长极,效劳国家“双循环”战略,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武汉科技立异中心定位为长江经济带立异引擎,辐射中部地区,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空天科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等领域。西安科技立异中心定位为西北立异高地,支撑“一带一路”科技相助,聚焦空天科技、能源科学、新质料、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等领域。
区域科技立异中心
我国目今针对区域科技立异中心结构尚未宣布正式批复或形成统一共识,中国科学技术生长战略研究院基于一套科学指标体系,对除北京、上海、粤港澳、成渝外的共194个地级市进行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武汉、西安和长沙位于第一梯队,兰州、太原、青岛、厦门、济南、沈阳、大连、南昌、郑州、长春、福州、昆明等位于第二梯队,贵阳、威海、呼和浩特、鹰潭等24个都会位于第三梯队。
中国科学技术生长战略研究院还建议建设长江中游、黄河中上游、黄河下游以及东北等区域科技立异中心,其中,长江中游科技立异中心以武汉为焦点,长沙和南昌为协同副中心,发动以宜昌、襄阳、湘潭和鹰潭为要地的科技立异都会群。
从国际科技立异中心引领,到综合性科学中心支撑、区域结构联动,这不可是地舆意义上的立异国界扩张,更是国家竞争力的深层重塑,构建出既具有全球视野又扎基础土需求的立异配合体。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潮头,中国正以“全局一盘棋”的花样思维,将科技立异的“要害变量”转化为高质量生长的“最大增量”,在全球立异国界上镌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东方坐标。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地点:北京市向阳区北苑路86号院E区213栋
邮编:100101
联系电话:010-84108866(总机)
业务咨询:400-093-2688(免话费直拨)